1 2 3 4
机构设置
东北多年冻土区地质环境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时间:2025-10-15 点击数:


概述

东北多年冻土区地质环境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野外站”)由东北林业大学寒区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于2009年筹建,2019年获批教育部首批认定。其监测网络覆盖东北多年冻土区全部代表性地域,积累了510年连续观测数据,并在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建设占地7.05万平方米的呼伦贝尔中心站,持续增强观测能力。

野外站聚焦气候变化背景下多年冻土区地球关键带演化及其对环境与工程的耦合影响,围绕“气候变化与碳循环”“水文与水资源”“地质环境灾变机制”三大方向开展系统研究。依托一支多名成栋学者在内的科研团队,有力支撑“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国家战略。基于长期观测数据,野外站在科学认知与工程技术方面取得系列重要突破:首次揭示冻土区甲烷排放与野火发生的时空关联,成果发表于《Science Report》并获《科技日报》专题报道;

在平台与人才建设方面,野外站支撑建成了博士后工作站、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及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累计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40余人,发表SCIEI论文近百篇,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等荣誉。通过主办系列国际会议并连续获评“寒冷地区滑坡减灾全球卓越中心”,相关成果被IRDR作为工作文件发布,显著提升了我国在寒区地质环境与防灾减灾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研究方向

1. 气候变化与多年冻土区碳循环;

2. 多年冻土区水文与水资源问题;

3. 多年冻土区地质环境灾变机制与对策。



野外站中心站鸟瞰图


野外站站数据采集点分布图


野外站组织的国际交流






中国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路26号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版权所有
邮政编码:150040